清明刚过,雨水渐丰。庙前镇的大棚蔬菜基地里开始弥漫着各色菜蔬瓜果的清香。一大早,菜农张和发的电话准时就响了起来。“老张,今天你家采摘了哪些蔬菜?有多少斤?采摘的蔬菜全部给我,等你忙完后,我过来拿。”电话那头传来蔬菜“经纪人”程盛林熟悉的声音。
一边连着菜农,另一边连着市场。在庙前镇的蔬菜基地里,活跃着这样一批人,他们的忙碌不仅稳住了农民发展大棚蔬菜的劲头和信心,也带活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一池春水。菜农们亲切称他们为蔬菜“经纪人”。
面对菜农销售渠道不畅、菜价低、市场竞争激烈、收入不稳定等问题,庙前镇大力培育蔬菜“经纪人”队伍,根据市场需求,引导农民种植一些价格高、市场潜力大的时令蔬菜,切实提高菜农经济收入。一大批像程盛林一样的新农人因时因势而生,为当地蔬菜种植产业的发展壮大发挥了巨大的作用。
发展蔬菜种植产业,不光要有栽培技术和实践经验,更需要掌握市场行情。市场缺什么就种什么。随着越来越多的新农人加入蔬菜“经纪人”队伍,带来的不仅是销售渠道的畅通,更是直接带动了当地蔬菜种植产业规模不断扩大。据了解,该镇蔬菜种植面积已达2100余亩。
以前看到大家种啥,就一窝蜂都种啥,结果往往卖不上价钱。对此菜农张和发深有感触。“如今蔬菜‘经纪人’不仅帮我们更精准地对接市场,还手把手提供技术指导,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丰产又增收的喜悦!”张和发如是说。去年,他家的4亩菜地,种植了芹菜、辣椒、茄子、马铃薯、毛豆、莴笋等十余种蔬菜,仅这一项,年纯收入超过5万元。
新兴职业添活力,产业发展有动力。接下来,庙前镇将鼓励经纪人兴办具有法人资格的经纪人公司等流通组织,以“市场+经纪人+农户”的产业化经营模式,促使蔬菜经纪产业由单一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方向发展。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